目前分類:屏東原鄉 (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從三地門鄉前往霧台鄉的「台24線」公路,必定要跨越一座隘寮溪上的「伊拉橋」,接著進入一處名為「伊拉」的部落;但是八八風災之後,伊拉橋已不見蹤影,如今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建在溪床上的便橋。這讓我想起去年在訪問「出磺坑」的老油人時,一些經歷過日本時代的阿公們都會跟我提起早年,當後龍溪上的國光橋還沒搭起時,大型車輛也都要走溪床上的便橋,他們用廢棄的油管和鐵板搭起那座橋,一到暴風雨天,鐵管就會被大水沖得老遠,然後他們就會被派去把油管撿回來,再重新搭建......

Sophie 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
再多的文字,都不足以形容霧台與神山兩部落帶給我的驚豔!我想,就讓照片自己來說話吧!唯一要說的是:部落的重建和發展就該朝這個方向走!

所幸,在這次八八風災中,霧台鄉的這兩個部落並無太大災害,所以都沒有遷村的問題,但其餘各部落都已撤出至平地安置,有族人自嘲說:「霧台鄉快變平地鄉了」。在此要引用一句霧台民宿女主人說過的話:「就算我們的部落要遷村,我也絕對不會走的!」是啊,這麼美麗的家園,誰捨得離開呢?


 
 

Sophie 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去年的八八風災過後沒多久,秋月與幾個族人於位在山地出口的內埔鄉水門村緊急成立「大社急難運轉中心」,接收整理來自外界各地的救援物資,分配給暫時安置在三地門體育館的大社災民,此時兩百多名族人都已經安全從部落撤出。但是在此之前,位在深山的屏東大社部落,整整有三天的時間,與外界完全斷了音訊,而山崩地裂、路毀橋斷,大雨還不斷地沖刷南部山區,讓外面的族人根本無法進入災區,完全不知道裡面的狀況,只能繃緊神經,留意任何一點點可能的訊息。
到了第三天,終於看到有幾個部落的年輕人,受到也同樣被困在裡面的女村長請託,冒險另闢山路,步行到了德文檢查哨,此時外面的族人才終於得知共有272位族人受困,並出現斷糧危機,其中還有幾位生病的族人也已經用盡藥物,亟需立刻送下山治療。於是隔天,也就是8月11日的早上,終於有了第一架直昇機進入大武山區,將部分物資送進大社部落,也將生病的族人接送出來。但是這一天,天候依然不佳,直昇機的任務執行得非常勉強,也終於導致了一場不幸的墜機事件,三位救難人員罹難,這個當時的大新聞,或許許多人還記憶猶新。
此時,一些在外地工作的部落年輕人也趕回來,每個人都陀著30公斤的物資,步行進入山區,幫族人暫時度過難關。一直到了13日,天氣終於放晴,直昇機又來到大社部落的上空,在此之前,女村長已經用緊急搶救下來的「怪手」,將原本被泥石覆蓋的大社國小操場剷平清出,好讓直昇機可以安全停靠,並在接下來的幾天,將族人一批批送出,直到全部族人安全撤離,大社村長--白春香,才夥同村幹事、胞妹,與幾個部落青年一行五人,從家鄉徒步走出山區,並受到村民及媒體「英雌式」的歡呼與擁抱。

Sophie 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     久聞三地門的排灣族藝術家人才輩出,一直希望能有機會前去拜訪,跟朋友探聽之後,與從未謀面的秋月約好在她山上的店碰頭。不在預期中的是,一位屏東朋友帶著全家老小一起與我前往,讓已回到店裡許久的秋月遲遲沒來與我「相認」,因為我們都以為我應該是隻身騎著機車、帶著行李、風塵僕僕的旅人。
      帶著開朗笑容、善於與人交際的秋月開心地說:「我們這裡以前常常會『撿到』路過的單身旅行者,因為以前這裡只有我們一個店家,而且那時候我們的店還很小,跟住家連在一塊兒,所有設備規模都很簡單,曾經我朋友笑說:我是在扮家家酒,也因此很有『家』的味道。一些步行來到山上的人,路過我們這裡,看到裡面有許多原住民的元素,就會想進來坐坐,甚至就留宿在這裡,也因此交到許多很不一樣的朋友。」她說的那些「撿來」的朋友當中,有一個就是介紹我來此的友人,他其實是慕著「撒古流」的名字而來,後來還在他家自願當了一個多月的苦力,幫忙將秋月的店整修成第二階段,但那已經是過去的事了,現在早已是另一番風貌,也因此,這裡跟我想像中,也就是朋友口中所描述的舊模樣,有很大的差距。

Sophie 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屏東大武山區,世代住著排灣族和魯凱族,早年客家先民來到山下屏東平原開墾時,把這些住在深山裡的人通通稱為「傀儡番」,而魯凱族在日治時代也確實曾被歸為排灣族的一支亞群,只因他們的文化特徵十分相近,讓一般外人幾乎難以分辨,就連他們自己也未必說得出與另外一族的差異,唯有語言的不同。
今年元月,我在屏東停留時,跑了一趟位在麟洛的「隘寮營區」,因為我知道魯凱族的好茶村民就安置在這裡,其實沒有什麼認識的人,為的是將14年前的照片歸還主人。1996那一年的夏天,因為在雜誌社工作的關係,參加了一個好茶村舉辦的「小鬼湖生態巡禮」營隊,去過當時還位在霧台鄉隘寮溪北岸的好茶部落,一群人曾在營隊的一位當地魯凱青年家中住過一晚,對好茶村的社區營造印象非常深刻。

Sophie 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